官僚的必要性
看了黃國昌質詢法務部的影片,深深覺得,如果把影片穿牆送到中國,是比什麼反共民主的宣傳材料都來得有用,讓中國人民好好看看什麼是為人民負責的政治,什麼叫自由民主法治,也許就會反求諸己,加速共產黨的滅亡。
但這不是這一篇的重點。這一篇我想講官僚。
看過立法院影片的人,很多都大罵法務部官僚,該死。身為信仰小政府的古典自由主義者,我當然覺得官僚不好,但我也想了一下,還是有官僚的必要性。因為官僚是權責政治的最後把關者。
政府不是私人企業。私人企業有很明顯的組織目的,就是賺錢。而且大部份的私人企業主也很清楚這個目標,所以可以成敗論英雄。一個公司小職員,或是工廠作業員,想出奇招可以改善銷售方式、製造方法,大膽不顧公司既定程序,偷偷運作新方法,最後被老闆發現了,也許被痛罵一頓,甚至被開除,但如果僥倖成功了,提高公司獲利,老闆說不定還破格升遷。就算失敗了,有些老闆也會欣賞這種員工,不一定會有不好的下場。
但政府沒有這種一翻兩瞪眼的目標,民主國家的政府的目標是為民服務。可是「為民服務」是個多大的標語,又是個多麼模糊的目標,是個多麼容易被濫用的詞語。想像有個立委,非常會在質詢的時候罵人,政府官員怕他怕得要死,對他有求必應。如果這個立委大膽地要求部會拿公家資源買他私人公司的產品,官員能有多少說不的空間?官員這時能依靠的就是官僚了。「委員大人,恐怕不行哦,政府超過多少金額就進採購系統,上面查得很嚴哦,很抱歉。」
當你是個想要興利除弊的政務官,下屬很官僚地回你這話,你大概已經氣得半死,我想柯P大概都會背下面官僚的回話了。但碰到想要用權勢亂搞的委員大人,官員只有制度可以保護自己了。所以官僚的必要性就在於,官僚是代表制度。沒有典章制度,只有人治,龐大的國家資源沒有被偷光,也早早就會被揮霍光了。
政府沒有「獲利」這種清楚的目標,只能靠權責分明,事情有人負責,出錯知道找誰,這樣就是治理,而這樣的治理一定會產生官僚。所以官僚不一定該死,該死的是躲在官僚後面的尸位素餐。因為雖然有人用官僚體系來權責分明,但更有人用官僚體系來推諉塞責。而且官僚的特性,會自我選擇進政府,很少是想創新的冒險家,多是求穩不求變的保守份子,自然就更造就官僚的臭氣沖天。
民主政治選出來的政治人物,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處理官僚體系,一方面減少尸位素餐的官僚阻止國家進步,另一方面確保權責政治的落實,不容易。但以台灣的百廢待舉,我想政府少官僚一點,暫時容忍一下混水摸魚的空間,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。